通过参加全国比赛,粤港澳合作承办比赛,开启

原标题:全运会之际,粤港澳联手办赛,开启新篇章:体育为媒介,加速融合(大湾区趋势)9月21日,湖北省队运动员陈伯良参加第十五届全运会现代五项比赛。新华社 邓华 摄 10月25日,河北省队运动员张和强参加第十五届全国比赛男子小轮车自由泳公园决赛。新华社供 梁旭 摄 第十五届全国赛自行车男子个人(公路)赛连接粤港澳,参赛运动员六次途经粤港澳口岸。图为比赛路线示意图。珠海传媒集团刘庆罗博泰 插画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火炬传递,第十二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和第九届特殊奥运会将在位于南海1522米深处的广东奥体中心举行。此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的体育赛事,是体育领域“一国两制”的生动体现。这翻开了全国代表大会历史新的一页,激发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活力。以第十五届全国锦标赛为契机,反思粤港澳大湾区体育近年来的发展,我们看到以“硬联通”、“软联通”为关键、“精神联通”的融合发展之路越来越拓展。共庆一局EXEX探索新模式 10月30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及第五跑道正式投入运营,实现航空、高科技无缝衔接快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有效保障十五运期间旅客出行畅通。 “从这里换乘广州东环城际铁路,30分钟就能到达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三期交通枢纽综合体项目现场,承包商中建四局项目负责人徐彪说。在“硬连接”的支撑下,三场馆将持续推进连接和规则机制创新,逐步构建联合举办赛事的“软连接”新模式。在跨越三地的港珠澳大桥上,我们探索粤港澳“0对1”的联合竞争。 11月24日,2024粤港澳自行车公路赛暨第十五届全国公路自行车测试赛在三个场地举行。杜尔第十五届全国锦标赛正式比赛中,凭借“海关预通关+闭路管理”的创新模式,运动员6次不间断、无刹车地通过三个口岸。赛道覆盖深港两地,“1对N”比赛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主办。今年2月23日,全国赛事史上首次跨境马拉松赛事举行。深港两地成立“深圳执委会+香港协调办公室”联合总部,解决互联互通保障碎片化问题。深圳海关创新“人脸识别+腕带定位+计时评分”三项核验,打造“无感智能通关”系统,确保赛事“零延误、零接触、零等待、无障碍”。举办跨境活动需要双方密切合作粤港澳三地相互监管知识和信息共享。为实现这一目标,十五运会组委会创新性地建立了“1+4”联系机制,解决跨境合作问题。国家层面,成立组委会港澳工作协调部,负责高层协调和跨区域资源。主要特点介绍。粤港澳三地建立联络会议、联络长、联络员、联合工作组等常态化机制,形成“多层次耦合、全覆盖”的沟通网络。第十五届全国比赛,内地6000余人赴港澳地区参赛,港澳3000余人来内地参赛。一系列创新通关措施不既服务了赛事,也为大湾区人员正常流动积累了宝贵经验。赛事经济激发新活力。深圳坪山区,大型自行车比赛接连举行。以“骑行+美食+文创”将“运动体验”拓展为“消费享受”。第十九届佛山“西甲”足球联赛期间,佛山市三水区推出虎消费者季节性活动。连日来,不少城市成为旅游胜地,推动周边地区、商圈开展体育赛事,实施文化、体育、商业、旅游融为一体的“以赛事出行”的创新实践。粤港澳依托密集举办高水平赛事,有机连接19个赛事城市的体育设施和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了一大批优质“一程多站”线路。作为第十五届全国冠军临近,“Deportes+”活力不断增强。赛事将推动体育、文化、旅游、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不断扩大赛事经济影响,逐步形成“赋能”的良性循环。“体育+科技”提升行业能量水平。从利用无人机监控场馆、开展赛事表演,到为观众提供多语言、多场景信息服务的“数字人类志愿者”,再到定位精度达到10米的智能天气系统……体育赛事的精准需求,催生了众多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向市场。广东奥体中心外,一辆黄色大卡车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日本第一辆基于固体储氢技术的氢应急电源车。“额定功率200千瓦,可连续对外供电6小时,筑起一道防线,‘绿色’为赛事应急供电。”广州电力科学研究院电氢转换技术研发室经理黄学睿表示,该车不仅能在用电高峰时段向城市电网“供电”,还能快速应对突发停电,市场应用场景广泛。 “体育+会展销售”加速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长 11月8日,2025粤港澳国际体育用品展览会将在广交会总部举办,粤港澳三地数字体育、场馆智慧、赛事管理、体育用品等企业将齐聚一堂,全面展示。行业发展取得成绩。不少赛事周边产品正在成为市场的“宠儿”。 “第十五届全国赛吉祥物“石艳阳”、“乐龙龙”的产品卖得特别好,我们还开发了冰箱贴、箱包、抱枕等十几款衍生产品。”广东哈尔滨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森林兴奋地说。结合人文与科学,打造“传球”新平台!在与科技大学篮球队的比赛中澳门与广东五邑大学篮球队队员田佩林进行口头交流 在粤港澳篮球交流赛中,三地青少年经常互相学习对方的热情话语,越来越多的港澳同龄人的面孔出现在比赛中,“和他们一起打球,成就了粤港澳”。田佩林表示,场上场下,大家谈游戏、谈音乐、谈爱好,天然的亲情感油然而生。作为体育与文化沟通的桥梁,粤港澳三地的全国性比赛气氛日益活跃。在粤港澳联合举办的交流赛、友谊赛等社交活动中,三地青少年竞技体育技能,文化背景相同,默契十足。培育友谊,两国结下深厚的合作情感纽带,广州开展了“穗港(澳)合作共建亚托全国赛”系列活动,开展了全国健康赛、羽毛球邀请赛、深圳举办等系列大型舞狮文化演出等30余项特色合作活动。“深港澳合作”暨“全民竞技盛典”青少年体育嘉年华以澳门为起点,接替深圳,以香港为终点,近万名港澳青年代表和市民参与。 10月26日,420名深圳青少年参加在深港澳举办的首届“人民杯”体育嘉年华活动同台竞技。 “这次比赛就像一条纽带,拉近了大湾区朋友的距离。”来自澳门的年轻参赛者黄瑞坤说。十五运会筹备和庆祝活动,大批港澳青年志愿者参与“十万家企业”,利用港澳大学学生实习计划,深度参与比赛筹备工作。在广州举办情景教育培训,并进行了名为““比赛不是演练”在深圳举行,他们与内地志愿者一起磨练服务技能,形成了“全国比赛+实习”的创新培训模式。“这是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的一项盛事。 “参加志愿者活动,我感受到了强烈的亲和力和归属感。”香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学生谢飞伊说。龙舞、舞狮、武术、龙舟……粤港澳文化相同、时间相同,联系紧密。在公益活动中,一系列富有岭南传统文化魅力的项目吸引了粤港澳民众积极参与。“体育+文化”为粤港澳三地融合提供更多展示支撑。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打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香港。香港维多利亚公园在沙滩排球场外打造了文化长廊,澳门塔石体育场打造了澳门历史文化展示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体验区……粤港澳观众在观赏活动的同时,也激发了共同文化记忆中的情感共鸣。 (张文雅参与采访并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