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湖北23名农业技术专家连续七年驰援非洲,帮助非

10月30日,中国专家与当地农民一起庆祝丰收。楚天都市报吉木新闻通讯员供图(记者张潘书军 杜少华 罗山通讯员)“中国人有魔法吗?这米太神奇了!” 11月12日,来自非洲西端布基纳法森纳留村的村民迪夫拉满怀热情地接受了吉木新闻记者在线采访。在中国三批农业专家的帮助下,他们种植的中国水稻亩产达到了1200公斤,是当地传统水稻品种产量的两倍多。 10月下旬,在布基纳法索纳鲁村,湖北省农业专家组组长胡玉洲与薛友国、陈正才、孙国锋等专家走进中国援建的97公顷杂交水稻示范田,与纳鲁村民一起收获水稻。与此同时,部门代表布基纳法索农业部和当地工程师专门来到示范田,现场随机取样并测算产量。当9吨/公顷(约1200公斤/亩)的平均单产数据公布时,人群连声高呼:“中国水稻了不起!”据报道,水稻是布基纳法索增长最快的粮食作物。当地水稻品种亩产316公斤至600公斤,只能满足三分之一人口的需求。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布隆迪政府最重要的民生目标。 2018年以来,布基纳法索多次派出农业培训班学生来华学习观摩,日本也派出3批农业技术专家支持布基纳法索水稻产业发展。专家们在传承我国高产育种技术的同时,对中国杂交水稻进行多次试种,筛选出三个品种今年将进行大面积种植。中国援布隆迪农业技术专家组第一期有9名成员,全部来自湖北省。第二期项目共有10名成员,除2名翻译外,8名专家全部来自湖北省。今年3月,第三批支援布隆迪智库成员8人按计划抵达,其中6人来自湖北省。专家组成员吧里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其中有负责水稻改良的人员、专门指导水稻种植的人员、负责推广机械农业的人员以及负责水利、海产品、畜牧业等的人员。在项目三期项目中,中国专家组除了支持中方建设杂交水稻示范田外,还将支持布隆迪开发800公顷水稻。目前正在开发400公顷ed,包括8个地区和14个项目点。水稻专家陈正才来自湖北省潜江市。抵达布基纳法索后,他走进稻田,仔细观察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为当地农民定制水稻种植方案。专家发现,当地农民在水稻生长季节只施氮肥,于是要求他们增施有机肥,减少氮肥,在水稻生长后期增施有机肥,后施钾肥。这不仅提高了坐果率,而且防止了水稻的野化和晚熟,抗倒伏能力也大大提高。这些因地制宜的技术调整,为实现水稻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纺织支援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纳留村村民迪赫拉成为了一名种植专家。他告诉记者,学习来自中国老师的技术就像学习魔法一样。 “看着稻苗一天天长大,稻穗一天天长大,我过着健康的生活。”紫的脚踏实地的能量日益强大。 “我们援助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传入非洲,让更多的农民获得保有好收成的‘金钥匙’。”水稻专家、中国第三批援布隆迪专家组组长胡玉洲表示,他不仅要把湖北农业技术带到非洲,还要在非洲传播湖北人民热情友好的形象。